油脂預消化(乳化油)對飼料品質的影響
油脂預消化技術是在體外模擬動物脂肪的消化過程,通過特定裝置將外源油脂、復合乳化劑、助乳化劑和水按一定比例均質混合轉化為尺寸較小的單一膠束(微乳體系),再將其加入到配合飼料的一種新型油脂預處理方法。其原理是將動物體內進行的乳化作用在體外先一步處理,減輕肌胃的機械物理消化壓力,彌補畜禽消化系統內源乳化劑及脂肪酶分泌的不足,縮小油脂粒徑大小,提高與脂肪酶接觸面積,從而提高油脂的利用率。
? ? 在上篇推文中已講述了油脂預消化技術對動物生產性能和營養物質消化率的影響,目前在肉鴨、肉雞、鵪鶉、蛋雞和仔豬上都做了相關試驗,降低10-20%油脂添加量前提下,油脂預消化技術不僅對動物生產性能無負面影響,還有提高趨勢,為飼料企業提供了一條降本增效的參考途徑。同時,我們在試驗過程中也發現油脂預消化技術對飼料品質有一定影響,本文結合前人的研究成果,詳細闡述油脂預消化(乳化油)對飼料品質的影響。
油脂預消化改善飼料外觀,提高油脂滲透均勻性,減少飼料入水的浮油數量
馮杰等(2010)研究發現,與直接添加豆油相比,添加乳化豆油的飼料色澤一致,外表更光亮,同時我們在鱘魚和虹鱒魚料也得到了類似的研究結果,預處理后豆油通過真空后噴涂在飼料顆粒表面,顏色更黑亮(圖1),同時做了飼料入水浮油試驗,由圖2可見,試驗組浮油數量更少,定量檢測水中粗脂肪含量,降低幅度高達31%。推測油脂預消化將脂滴變小,在飼料加工中滲透率及滲透均勻性更高,同時劉小川等(2012)也研究發現,顆粒料和粉料的乳化豆油組的變異系數均低于對照組,也證實了油脂預消化提高油脂噴涂的滲透均勻性。
圖1 油脂預消化對飼料顏色的影響
圖2 油脂預消化對飼料入水浮油數量的影響
資料來源:劉小川等,2012
油脂預消化提高飼料成品水分,降低飼料失重比例
油脂預消化技術需要加入一定量的水(5-15kg)構建水油相,水油比例根據飼料廠實際需求進行個性化定制,但建議不低于油的5%,并且乳化劑中親水基團可以降低水的表面張力,將游離水轉換為結合水,起到較強的鎖水作用,從而降低飼料失重。于國杰等(2021)研究表明,仔豬料加入預處理后豆油,飼料水分增加0.69個百分點,但據我們試驗發現,飼料水分增加會提高飼料水活度,監測好水活度對提高飼料安全尤為重要。同時劉小川等(2012)研究表明乳化油的飼料失重比例均低于對照組,表明有降低飼料失重的趨勢(P>0.05)。
油脂預消化降低飼料含粉率,提高飼料顆粒耐久性
馮杰等(2010)和劉小川等(2012)研究表明,乳化油顯著降低飼料含粉率(P<0.05),同時馮杰等(2010)研究發現,乳化油還可提高飼料顆粒耐久性,降低飼料硬度,降低飼料單產能耗。
油脂預消化降低飼料(油脂)過氧化值和酸價,延緩氧化酸敗速率
于國杰等(2021)研究表明,預處理豆油組在0、15、30、45天的過氧化值和酸值均低于對照組。同時吉隆達研究院也做了相關試驗,結果表明預消化后的豆油在第7天的過氧化值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表明油脂預消化可延緩飼料(油脂)的氧化速率。
(1)改善飼料外觀,提高油脂滲透均勻性,減少飼料入水的浮油數量;
(2)提高飼料成品水分,減少飼料失重比例;
(3)降低飼料含粉率,提高飼料顆粒耐久性;
(4)降低飼料(油脂)過氧化值和酸價,延緩氧化酸敗速率。
[1] 劉小川. 乳化油對肉雞飼料品質、養分利用率和生產性能影響的研究 [D]. 山東農業大學, 2012.
[2] 于國杰, 李延鋒, 申彥波等. 預處理油脂對飼料品質和仔豬生長性能的影響[J]. 飼料博覽, 2021, 10:57-59.
[3] 馮杰, 余榮, 徐小芳等. 乳化劑對乳仔豬顆粒料品質影響的研究[J]. 飼料工業, 2010, 22:4-7.
電話:0838-5672252
傳真:0838-5673639
地址:四川川省廣漢市金魚鎮金興路11號
?2024 版權所有 四川愛客信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備案號:蜀ICP備2024100530號